漏洞的危害
漏洞是在硬件、軟件、協議的具體實現或系統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,從而可以使攻擊者能夠在未授權的情況下訪問或破壞系統。是受限制的計算機、組件、應用程序或其他聯機資源的無意中留下的不受保護的入口點。
曾有真實案例IE瀏覽器曝安全漏洞 黑客可竊取密碼電腦安全研究者日前表示,微軟廣泛流行的IE瀏覽器存在漏洞,黑客可以通過竊取證書,從而進入Facebook、Twitter和其它網站。研究者將這種技術叫做“cookiejacking”。意大利獨立互聯網安全研究者羅薩里奧·瓦羅塔(Rosario Valotta)說:“任何網站,任何Cookie,范圍之廣只能想像。”黑客可以利用漏洞進入到瀏覽器保存的數據中,也是是“Cookie”,它保存了登錄名和密碼。一旦黑客竊取到Cookie,就可以進入到相同的網站,專家將這種技術叫“cookiejacking”。漏洞在所有IE版本上都存在,包括** 新的IE 9,也存在于所有Windows操作系統中。
要利用該漏洞,黑客必須先使受害者在PC顯示屏上拖放一個目標,然后才能黑用戶的電腦。聽起來這個任務比較難,但是瓦羅塔說他能相當容易做到。他建立了一個程序放在Facebook上,用戶來挑戰:讓一個美女裸體。不過我們可以好好利益漏洞來發掘她,首先必須清楚安全漏洞是軟件BUG的一個子集,一切軟件測試的手段都對安全漏洞發掘實用。現在”黑客“用的各種漏洞發掘手段里有模式可循的有:fuzz測試(黑盒測試),東莞網站seo,通過構造可能導致程序出現問題的方式構造輸入數據進行自動測試。
源碼審計(白盒測試),現在有了一系列的工具都能協助發現程序中的安全BUG,** 簡單的就是你手上** 新版本的C語言編譯器。idA反匯編審計(灰盒測試),這和上面的源碼審計非常類似,唯一不同的是很多時候你能獲得軟件,但你無法拿到源碼來審計,但IDA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反匯編平臺,能讓你基于匯編碼(其實也是源碼的等價物)進行安全審計。
動態跟蹤分析,就是記錄程序在不同條件下執行的全部和安全問題相關的操作(如文件操作),然后分析這些操作序列是否存在問題,這是競爭條件類漏洞發現的主要途徑之一,其他的污點傳播跟蹤也屬于這類。補丁比較,廠商的軟件出了問題通常都會在補丁中解決,通過對比補丁前后文件的源碼(或反匯編碼)就能了解到漏洞的具體細節。
- 如何優化:
- 網站url改版不收錄 網站建設哪個 奉賢網站改版哪家好 公司網站改版價格會變嗎 網站改版注意哪些 陽江網站開發 孝義網站定制公司 日本跨境選品軟件網站開發 本溪網站定制報價 鄭州旅游網站開發運營